2020-01-09 來源:虎嗅APP

蘋果服務的 2019 年成績單

2019 年 3 月的蘋果春季發布會上,蘋果並沒有像往年一樣發布硬件,而是特意用一整場發布會,公布了新的服務:

1. 重塑信用卡,每天消費還返錢的 Apple Card

2. 找來無數明星拍自製劇,直指 Netflix 的 Apple TV+

3. 讓哈利波特中預言家日報成真的 Apple New+

4. 跨平台、提供包月單機遊戲打包服務的 Apple Arcade

雖然這 4 項服務在中國受限於規定都用不上,但是在那場發布會上,庫克也談到了蘋果做服務的幾點核心訴求:

易用、注意細節、保護隱私和安全、易於和家人分享。

而對於如今的蘋果用戶來說,選擇蘋果硬件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單純為了硬件,而是蘋果的軟件服務已經成為了使用體驗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昨天晚上,蘋果對外發布了一個有關於自己服務產品的 2019 年彙報,中國區能用到的是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 和 iCloud,蘋果自己說 2019 年是 Apple 服務類產品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公布了一些數字讓外界能有個具象的概念參考。

首先是 App Store。2007 年蘋果發布第一代 iPhone,不到一年之後,也就是 2008 年 7 月,蘋果推出了 iPhone App Store,在推出 App Store 之前,iPhone 隻能做非常有限的功能,但 App Store 的出現,不誇張的說,改變了 iPhone 、改變了蘋果、甚至是後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生態。對於蘋果來說,App Store就是iPhone成功最大的秘訣。它讓軟件生態由桌面向移動端改變,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們的手機使用習慣,一種名為“應用經濟”的商業模式得以崛起。

2019 年,蘋果 App Store 的每周的訪問量超過 5 億用戶。在過去的 11 年里,開發者已獲得了逾 1550 億美元的收入,而僅去年一年的收入就占到了四分之一。

這也就是說,僅僅是 2019 年一年,蘋果的開發者們就一共通過 App Store 掙到了超過 387.5 億元的收入。

而在一年之內開發者收入如此大幅增長其實說明了兩點:

一點是從消費者層面,App 付費的習慣已經成熟養成,消費者已經開始意識到優秀的 App 可以改變智能手機硬件的體驗,自己也更願意為提供良好體驗的 App 付費購買或長期訂閱。蘋果在這份服務報告中用數據印證了這一點:在 2019 年到 2020 年的平安夜至跨年夜期間,用戶在 App Store 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 14.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僅元旦當日的消費額就達到了 3.86 億美元,同比增長達 20%,刷新了單日消費記錄。 

另一點是從開發者層面,也已經找到了可以持續獲利的平台。在過去十幾年,App Store 給了開發者一個足夠優秀的交易平台,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從最初通過免費 App 來吸引用戶,轉向投入更多精力,打造出一個能讓用戶付費買斷的付費 App,再到持續維護開發,將付費買斷製轉向到訂閱製,讓用戶也能欣然接受,持續付款。這其實不僅僅是整個應用生態的逐漸成熟,也是應用體驗的逐漸成熟,用戶和開發者都能從中獲利。

而 App Store 作為平台方,嚴格的審核機製以及完善的付費和結算體系,也成為了蘋果硬件設備軟件體驗的一個堅固的護城河。而蘋果為了扶持開發者設立的開發者社區“設計開發加速器”,以及在 Apple 線下店面做的 Today at Apple 編程教學,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把它當做是一種 App 生態的培訓梯隊,讓開發者的數量基數變大,市面上出現改變用戶體驗的爆款 App 也會更多。

除了已經以一個相對固定形態發展了十來年的 App Store,Apple Music 在蘋果的服務產品中相對年輕,但也已經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群體,在海外用戶數超過 Spotify。

不過蘋果似乎也並沒有那麼在意 Apple Music 的盈利能力和絕對數量的用戶體系,Apple Music 的定價在海外和競品比更便宜,在中國市場,Apple Music 的訂閱價格也並不算高,基本與國內用戶使用最多的 QQ 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持平。

庫克在 2018 年接受 Fast Company 采訪時候曾經談到過 Apple Music,他說做音樂不是為了錢,音樂能激發靈感,激勵人心,也能讓我在晚上安靜下來。我覺得它比任何的藥都好。我們擔心人性(humanity)從音樂中消失,擔心音樂變成比特與字節,而不是工藝的世界。

單看這種話確實感覺挺虛偽的,就好像是一個商人賺了錢,一邊樂嗬嗬點錢一邊還說自己是為了別人好。

但實際上,音樂流媒體盈利能力弱已經是全球性難題,看看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盈利的Spotify和靠直播業務支撐財報的騰訊音娛就知道了。為了能提供對比其他平台有明確差異化的使用獨特體驗,Apple Music 也確實成本投入巨大,歌單都是找頂尖音樂人和樂評人篩選出來的,歌單的更新頻率也很高,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歌單,這其實背後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就連 iOS 13 發布後 Apple Music 更新的滾動歌詞功能,都是由一隻專門的團隊來添加的,他們主要負責“聽音樂以及轉錄歌詞”,以確保用戶能夠從 Apple Music 滾動歌詞中獲得足夠準確的數據。

而和 Apple Music 類似的音頻服務 Apple 播客,作為蘋果一個更傳統的軟件服務,如今也在 155 個國家及地區有超過 80 萬個節目。

對於蘋果來說,做音樂和播客不一定為了直接掙錢,但用戶有這方面剛需,就得持續去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和更豐富的內容。當然,用戶自然也會投桃報李,因為對多媒體內容服務的依賴,去選擇蘋果硬件。

除此之外,蘋果說 2020 年,在中國市場會增加 Apple Pay 對深圳、廣州和佛山和更多城市公交卡的需求。至於 iCloud,已經有超過 75%  的 iCloud 用戶使用雙重驗證,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蘋果硬件用戶與蘋果服務生態的強粘性。

蘋果在服務體系的發力,經常被誤讀為所謂硬件創新能力喪失,隻能從服務上找補。但實際上,這遠遠低估了服務體系的構建成本以及服務產品對用戶的價值,以及獨占的服務體驗對於硬件銷售極大的正向拉動作用。完全可以預期到的是,在 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當初以硬件入局市場的蘋果,會讓服務產品有更強的存在感以及與用戶更強的連接,產生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