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來源:伴隨成長每周一信

親子旅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文 | 成長君  

大家好,我是成長君。近年來流行一句話,叫“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也習慣於在假期帶孩子出遊,或者參加各種項目。不過,怎樣的旅行才能讓孩子真正開闊視野、感悟生活?親子旅行對孩子又有哪些意義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聊為什麼帶孩子旅行前,先說說為什麼很多父母不願意帶孩子去旅行。據觀察和梳理,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幾種:

●記不住!孩子太小,看什麼都記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費金錢和精力;

●危險!出去愛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習慣玩不好;

●麻煩!出去帶很多孩子的東西,大人還要照顧孩子,玩得不盡興。

 

我們來看看,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腳。首先,第一個“去了白去”的說法,最為普遍。不僅老一代父母如此,身邊的很多年輕朋友也抱有同樣的想法。然而,這隻是父母的想法,並沒有從孩子的感受、需求出發。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堅信一種目的明確的“有用論”。譬如彈鋼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沒用的;學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沒用的;上補習班是有用的,過家家就是沒用的;下圍棋是有用的,玩積木就是沒用的……沿著有用論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兒,既考不了級,也得不了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步學習獲得的學科知識、藝術素養、運動技巧等等都是一些技能;而孩子的性格、情操、眼界、心態等等,則是他的核心軟實力。實力比技能更重要,是最能影響發展、最關系到人生幸福與否的關鍵因素。

我有一位朋友,家境不錯,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過了幾年,他很想去南方闖蕩,卻屢屢不能成行。聽說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懼怕一個人乘坐火車。

當然,一個人是否敢於接受命運的挑戰,勇於改變命運並不見得和是否曾經外出旅行有關。但是,如果這位朋友曾經去旅行過,至少不會害怕坐火車,對陌生環境的畏懼心理也不會那麼強烈。

是的,這正是第二個困擾家長的原因,畏懼。旅行,就會有意外,有風險。會有吃不習慣的飯菜,會有等不到的班車,會有磕磕絆絆,甚至會生病或是遭遇事故……但是,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嗎?我們不是想讓孩子更堅強嗎,不是想讓孩子會處理困難嗎,不是想讓孩子成長嗎?

當然,如果大人在旅途之中,還不斷查郵箱回郵件,開著電話會議發著微信,那的確會嫌孩子鬧,嫌孩子煩。這正說明家庭旅行的問題在於大人,而非孩子。要改變的,正是家長的心態和做法。

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家長,旅行,就是一門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

那帶孩子旅行的好處,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大呢?

談到旅行的好處,很多人會提到,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領略各種文化等等。的確,這些都是帶孩子旅行的好處。但是,另外一種,那就是孩子多元價值觀的建立。

 

人的一生之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敵人需要我們去消滅。它的名字叫做“狹隘”。狹隘,對於一個國家,會造成閉關鎖國;對於一個民族,會造成夜郎自大;對於一個人,則會造成自以為是。

 

那麼,怎麼讓孩子擁有多元價值觀呢?一是閱讀,二就是旅行。讀萬卷書,不能死讀;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讀書,獲得了精神層面的感悟,旅行領略了大千世界的風采。兩者結合,才會真正發生作用。

旅行,還讓人知曉生命形態的多樣和人生無窮無盡的可能。當一個人,通過旅行脫離了熟悉的環境,看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後,重新反觀自我和周圍的環境,他將會對善惡、美醜、正確與錯誤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在旅行中,讓孩子坐上當地的公交車,去當地的集市里逛逛,蹚過一條陌生的小河,在一棵老樹下打個盹,結交幾個當地的小朋友……這些經曆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他所經曆的,都是不賣票的真實生活,都會成長為他生命的年輪……

 

當孩子,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活,自然會思考,別人為什麼要這麼活,自己應該怎麼去活。旅途所遇與內心的所思結合起來,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體驗了生命,改變了人生——這就是旅行最偉大的意義。

 

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天然就該如此的。

 

作為家長的我們沒辦法解決孩子人生所有的疑惑,但是我們能給予他們在旅行中的關懷和陪伴。能教會他們如何熱愛生活,去學會與人為善友好交際的本事,讓他們健康快樂、充實而不空虛地成長,並且比同齡人更有擔當,更遠見卓識,找到照耀他們勇敢前進的那道曙光。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里,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下期內容不容錯過,請持續關注我們!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伴隨成長編輯室整理, 非授權請勿轉載)

近期熱文(點擊即可閱讀)

家有倆娃,如何做到大小兼顧?

如何讓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家長該如何引導?

如何讓孩子不再“丟三落四”?

孩子丟三落四到底是啥原因?